作者:金牛远望号来源:雪球
开门见山,提示大家几个熊市后期常见风险。
熊市后期常出现无理由的暴力下跌。主要就两个原因:一是杀杠杆,二是杀白马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2022年两次底部,一次是4月杀杠杆,一次是10月杀白马。具体见下图。
4月杀杠杆,主要杀杠杆盘,包括一些期权,特别是中证500的雪球产品(全名「自动赎回型期权产品」)。所以中证500、中证1000跌得最惨。
10月杀白马,主要是部分主观私募产品跌到了清盘线,而「固收+」产品由于亏损被大面积赎回。这些产品只能在低位强行清掉股票仓位,特别是流动性较好的白马股。所以沪深300等大盘白马指数跌得最惨。
到这大家会发现一个问题:熊市后期的下跌往往和基本面关系不大,主要是各路资金被各种原因强平。
而且广义上的强平并不需要有杠杆。比如现在很多人又开始慌了,大量赎回公募基金。而基金卖出股票必然会下砸股价。
当然,有杠杆只会跌得更快。
以上,是接下来市场里最大的一个风险。
不过,也由此衍生出一个重要提醒。
既然他人可能因为上杠杆而彻底出局,那咱们自己任何时候都不要上杠杆。
举个很简单的例子。中概股或者说恒生科技,这两年表现其实比A股好,更是远远超过A股的一众成长行业(医药和新能源)。
但问题是,去年10月恒生科技一度腰斩,最大回撤超过50%。
如果你满仓上了一倍杠杆(在港股炒股确实也很容易上杠杆),那早就被强平出局了。虽然后面都涨了回来,但接下来所有的上涨都雨你无瓜
上杠杆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对「买股票就是买公司」原则的突破。
一旦上了杠杆,那么决定账户生存或死亡的决定权,就从公司或股市基本面移到了「市场先生」手里。
你完全可能在估值低位、公司正常的情况下,被市场先生无情消灭。
在大跌的时间里,追求「别人恐惧我贪婪」固然没错,但前提是——你不会被他人的恐惧所杀死
所以段永平从巴菲特那里收获的“三不”清单,第一条就是不用杠杆(margin)。
说到margin,我就想起了《margin call》。一部讲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24小时的电影。
这里正好引申出第二个潜在风险,也就是房地产崩盘引发股市危机的风险。
A股确实跌了很多。以沪深300为例,相较于2021年年底下跌25%,相较于2021年春节前最高点下跌35%。属实很惨。
但实际上,这种下跌只是计入了房地产低迷的风险,并没有计入房地产崩盘的风险。
注意,低迷和崩盘有很大的区别。
低迷就是现在这样,需求有明显下降,但并不过分。比如去年有疫情、有烂尾楼,但新房依然卖了10亿+平。
我正好有房子在出租,前些天也找中介聊了聊。
北京今年房价可谈的空间很大,但房租却没什么可谈空间,依然很坚挺。特别是学区房,由于租房上学的多,房租基本是稳步上涨,而非下跌。
略微有些反常识,但事实确实如此。
这种感觉就好像你看楼市、看金融数据,是各种拉胯,但看旅游、看餐饮、看电影,又是各种欣欣向荣。
有人可能会说,大家不买房,只能租房,所以房租坚挺。那么问题来了,如果大家真没钱了,那房租照样可谈可降,一直会降到租户租得起为止,形成新的平衡。
这表明,目前的住房需求没有完全衰退,购房能力也没有完全消失,只是被推迟、被压制了。
这就是低迷。
而怎样才算是崩盘呢?那就是日本30年前和美国15年前发生的事。
也是现在很多人在讲、在悲观的东西。
届时,不仅是住房需求的大面积消失,更是大量个人按揭贷款坏账,以及房租的全面下行。
届时的股市可参考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的标普500。
第一阶段从1576点跌到1150点,跌幅27%。而这只是前戏,反映的是美国楼市进入低迷期。
接下来才是重头戏,即雷曼兄弟破产引发全球金融危机,导致楼市和美股全面崩盘。标普从1150点跌到666点,接近腰斩,期间是各种恐慌、各种无理由下行。
如果你一定要讲接下来A股可能面临的最大风险,那我觉得就是这个。
但是,这里有但是,非常非常大的但是
我不认为美国、日本当年发生的事会等量复制到A股身上。
原因很简单,就是4个字:「差异太大」。
日本是财团经济,企业和银行本质上是一体的。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。上世纪80年代,是日本企业和银行一起炒地皮,最后崩盘,企业接近OVER。
企业也想搞产业升级回血,但美国第一个就不同意,而日本压根没有反抗的资格。关键是,日本国内的人口体量也无法支撑产业纯内部升级。
最终才是日企全面OVER,没有其他路数。
这些点和现在的中国完完全全不是一回事,大家可自行对比。
包括咱之前讲过的一些数据,美国+日本+印度的汽车销量,才等于一个中国。日本楼市崩盘前,股市市盈率超过60倍,而A股只有10~15倍。
所以,谁要是整天拿日本来对比中国,那我建议你少看他说的东西,缺少点独立思考能力
而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更是如此了。
美国楼市泡沫可是建立在0首付、低利率、前期不用还本金、借款人信用审查极松。并在贷款基础上创造了各种衍生品(CDO),以及衍生品的衍生品(CDO²)。
虽然都是泡沫,但中美楼市完全不是一回事。因为上面的每一个点,中国楼市都不存在。
事实上,中国的个人按揭贷款目前依然是非常优质的业务,坏账率极低,比银行的其他业务都要好。
总之,复杂的东西,可以简化,但不能过于简化,更不能用错误简化的思维去强行类推。
总结一下,A股可能面临的最大的两个风险:
一是由资金面而非基本面引发的股市非理性、无理由、不合理下跌。
二是由房地产崩盘引发的股市全面下跌。但可能性较低,更不能用美国和日本直接类比。
最后特别声明,说这两个风险,绝不是看空股市。这个位置还看空,属实有些韭了。只是说,咱是拿真金白银投入的,必须要知道潜在的风险,而不是只会一味看多
著作权归作者所有。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风险提示: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,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,据此买卖,风险自负。
标签:
X 关闭
X 关闭